考點解讀|口腔醫師:氟牙癥
距離2020口腔醫師資格考試越來越近了,各位同學復習的怎么樣了?
臨近考試,人衛老師每周會為各位同學整理歷年重要考點。同學們記得及時查看哦!
一、定義
氟牙癥又稱氟斑牙或斑釉牙。氟牙癥是氟攝入量過高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牙釉質發育不全,表現為牙釉質上出現著色的斑塊和缺損。氟牙癥的發生具有地區性,為慢性氟中毒疾病早期最常見而突出的癥狀。嚴重者同時患氟骨癥,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病因
牙釉質發育期,氟攝入量過高是本癥的病因。影響氟攝入量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 飲用水含氟量過高是人體氟攝入量過高的主要來源。
2. 食物中無機氟化物的溶解度和鈣的含量影響食物中氟化物的吸收:有動物實驗證實,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D和適量的鈣、磷,可以減輕氟對機體的損害。
3. 氟牙癥的發生取決于過多氟進入人體的時機:氟主要損害牙釉質發育期牙胚的成釉細胞,因此,過多的氟只有在牙齒發育礦化期進入機體,才能導致氟牙癥發生。
4. 其他因素:含氟量高的燃料燃燒后,進入空氣中的氟化物可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影響氟的總攝入量。
三、臨床表現
1. 氟牙癥臨床表現的特點是在同一時期萌出的牙釉質上有白堊色到褐色的斑塊,嚴重者還并發牙釉質的實缺損。根據Smith分類法,可以分為白堊型(輕度)、變色型(中度)、缺損型(重度)。
(1)白堊型(輕度):牙面失去正常光澤,出現不透明斑塊。
(2)變色型(中度):牙面出現黃色、黃褐或棕褐色。
(3)缺損型(重度):除上述改變以外,牙面還出現淺窩或坑凹狀缺損,或因磨損使牙失去正常外形。
2. 多見于恒牙,發生在乳牙者甚少,程度亦較輕。這是由于乳牙的發育分別在胚胎期和哺乳期,胎盤對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母親乳汁中的氟含量較穩定,并不因母體攝氟量高而增高。
3. 對摩擦的耐受性差,但對酸蝕的抵抗力強。
4. 嚴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變化,骨膜、韌帶等均可鈣化,并因而產生腰、腿和全身關節癥狀。急性中毒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等。由于血鈣與氟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鈣,引起肌痙攣、虛脫和呼吸困難,以致死亡。
四、診斷
1. 氟牙癥患者可有在高氟區的生活史。
2. 氟牙癥發生在多數牙,而牙釉質發育不全可發生在單個牙或一組牙。
3. 氟牙癥為長期性的損傷,故其斑塊呈散在的云霧狀,周界不明確,并與生長線不吻合。牙釉質發育不全白堊色斑的周界比較明確,而且其紋線與牙釉質的生長發育線相吻合;這種表現可與牙釉質發育不全相鑒別。
五、防治原則
氟牙癥最理想的預防方法是改善水源,降低氟攝入量。對已形成的氟牙癥可用以下方法處理。
1. 無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患牙可采用脫色治療。
2. 有實質性缺損的氟牙癥,患牙可行復合樹脂粘接修復或瓷貼面、全冠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