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口腔醫師:牙髓病
臨近考試,人衛老師每周會為各位同學整理歷年高頻考點。同學們記得及時查看哦!
本周為各位同學推送的是口腔組織病理學考點:牙髓病。
一、牙髓炎
(一)急性牙髓炎的病理變化
由齲所致的早期病變局限在齲洞下方,可見血管擴張充血,通透性增加,液體成分滲出,組織水腫,水腫液集聚于微血管周圍和結締組織間,沿著血管壁有炎癥細胞游出和纖維蛋白滲出,此時稱急性漿液性牙髓炎。
(二)慢性牙髓炎的病理變化
1. 慢性閉鎖性牙髓炎
與齲損相對應的牙髓在緩慢、低毒的作用下常表現為慢性的炎癥過程,血管擴張充血,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浸潤,或有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增生,肉芽組織形成,滲出不明顯。有時有成束的膠原纖維將炎癥區和尚好的牙髓隔開。若機體抵抗力弱而刺激較強時,可形成慢性膿腫,膿腫周圍有肉芽組織、纖維組織壁包繞的,使膿腫局限靜止。
2. 慢性潰瘍性牙髓炎
發生在有較大穿髓孔的病例,使發炎的牙髓組織暴露于口腔。鏡下觀察,潰瘍表面有食物殘屑、炎性滲出物及壞死組織覆蓋,有時可見鈣化物沉積,其下方為炎性肉芽組織和一些新生的膠原纖維。深部有活力牙髓組織有散在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浸潤。
3.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此型牙髓病不常見,主要表現為慢性炎癥性的牙髓組織過度增生,其增生物又稱牙髓息肉。
牙髓息肉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潰瘍型息肉,表面無上皮覆蓋,呈暗紅色,有纖維素凝聚的黃色斑,探之易出血,鏡下主要表現為增生的炎性肉芽組織,表面無上型覆蓋;另一種為上皮性息肉,較堅實,粉紅色,不易出血,鏡下見增生的炎癥性組織表面有復層鱗狀上皮覆蓋。
二、牙髓變性
常見牙髓變性的病理變化
是指牙髓組織由于營養不良或組織變性,在此基礎上鈣鹽沉積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鈣化團塊。牙髓鈣化有兩種形式,一是髓石形成;另一種是彌散性鈣化。
髓石形成多見于髓室,一般不引起臨床癥狀。彌散性鈣化是在牙髓內沉積無數細小鈣鹽顆粒,猶如砂粒狀,常見于根髓內,彌散地沉積在根髓組織上,小顆粒也可互相融合而成較大團塊。
是指成牙本質細胞間液體積聚形成水泡。鏡下見成牙本質細胞體積變小,細胞間水泡將成牙本質細胞擠壓成堆,狀似稻草束。嚴重時,成牙本質細胞數目減少,甚至消失,僅留下大小不等的空泡。這種情況常常是由于牙髓血供不足、細菌及其毒素刺激、洞形制備的創傷或充填材料的刺激等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