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的危害
藥物不良反應對人體的危害,包括藥物的副作用、藥物的毒性作用、藥物的后繼反應、變態反應、特異質反應、抗菌藥物引起的二重感染、藥物的依賴性,以及藥物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等。
具體分述如下:
1.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藥物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其中有的用于治療目的,其余的作用便成為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劑量下,伴隨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同時發生的非治療所需的藥理作用,屬于藥物的固有效應。例如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具有β1和β2兩種受體的抑制作用。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和心律失常時,是阻斷了心臟的β2受體,而誘發或加重支氣管哮喘癥狀,是因為阻斷了支氣管上的β1受體所致。
2.藥物的毒性作用 大多數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可引起組織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結構的改變,如心臟、肝臟、腎臟、中樞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的變化。對藥物高度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長期服藥者可造成藥物在體內蓄積,可出現慢性毒性反應。毒性反應往往與劑量有關,增加藥物劑量則毒性作用亦增強。因此,企圖用加大藥物劑量的方法,來增加藥物療效,其效果是有限的,有時后果是極其危險的。
3.藥物的后繼反應 指停藥后相繼發生的生物效應。如長期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由于負反饋作用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4.變態反應 指藥物作用于機體產生的超敏感的免疫反應。如應用青霉素及某些生物后出現的蕁麻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休克等變態反應。
5.特異質反應 指少數人體內缺少某些代謝酶而導致服藥后出現的毒性反應。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患者,服用磺胺類、阿司匹林、抗瘧藥(伯氨喹)等藥物后,引起急性溶血反應。
6.抗菌藥物引起的二重感染 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大量殺滅體內敏感菌,使正常菌群失調,造成體內耐藥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形成的二重感染,如偽膜性腸炎及真菌感染等。
7.藥物的依賴性 有些藥物長期應用后一旦停藥,患者產生一種病態反應,除心理上強烈渴求(精神依賴性)外,生理上也產生依賴性臨床通常稱成癮性。這種長期藥形成的依賴性,停藥后使體內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者,稱戒斷綜合征,如嗎啡、度冷丁等。
8.藥物的致癌作用 如己烯雌酚引起的少女陰道癌,抗腫瘤藥引起第二腫瘤等。
9.藥物的致畸作用 主要指妊娠早期因孕婦服用藥物,造成胎兒生長發育的異常,如反應停引起海豹肢畸形;氯霉素在胎兒體內蓄積,引起胎兒呼吸功能不去昂、紫紺、腹脹、面色蒼白為特征的灰嬰綜合征等。
10.藥物的致突變作用藥物作用于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使遺傳物質的結構發生改變而引起生物學變異,如畸胎或腫瘤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