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速記 I 執業藥師(西藥一):溶解度及影響因素
藥物的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溫度(氣體在一定壓力)下,在一定量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溶解的最大藥量。 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1.藥物分子結構與溶劑:藥物在溶劑中溶解是藥物分子與溶劑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根據“相似相溶”原則,若藥物分子間的作用力大于藥物分子與溶劑分子間作用,則藥物溶解度小,反之,則溶解度大。 2.溫度: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很大, 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如下: 式中,X 為溶解度(摩爾分數),Tf 為藥物熔點,T為溶解時溫度,ΔHf 為摩爾溶解熱,R為氣體常數。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取決于溶解過程是吸熱過程還是放熱過程。ΔHf >0為吸熱過程,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f <0,為放熱過程,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3.藥物的晶型:多晶型現象在 有機藥物中廣泛存在,而結晶型藥物因晶格排列不同可分為穩定型、亞穩定型、無定型。穩定型藥物溶解度小,無定型藥物溶解度大。例如新生霉素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無定型,其溶解度比結晶型大10倍,溶出速度也快,吸收也快。藥物結晶過程中,因溶劑分子加入而使晶體的晶格發生改變,得到的結晶稱溶劑化物(solvates),該現象稱偽多晶現象。如果溶劑為水則稱水化物。溶劑化物和非溶劑化物的熔點、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等物理性質不同。多數情況下,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順序排列為:水合化物<無水物<有機溶劑化物。 4.粒子大?。?/strong>一般可溶性藥物的溶解度與藥物粒子大小無關:而對于難溶性藥物,當藥物粒子很?。ā?.1μm)時,藥物溶解度隨粒徑減小而增加。 5.加入第三種物質:本溶液中加入溶劑、藥物以外的其他物質可能改變藥物的溶解度,如加入助溶劑、增溶劑可以增加藥物的溶解度,加入某些電解質可能因同離子效應而降低藥物的溶解度,例如許多鹽酸鹽藥物在0.9%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