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護師】考點解讀:尿液一般檢查
一般檢查 1. 量 正常尿量為1000~2000ml/d,當尿量<400ml/d為少尿,<100ml/d為無尿。 2. 顏色 新鮮正常尿液為淡黃色透明液體,多尿者(2500ml/d),尿色較淡。服用維生素B、呋喃唑酮、呋喃類藥物或多吃胡蘿卜者尿色增深。病理情況下,尿色可有下列變化: (1)膽紅素尿:尿內含有大量的膽紅素,尿色呈深黃色,振蕩后泡沫亦呈黃色。多見于阻塞性黃疸及肝細胞性黃疸。 (2)血尿: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稱血尿。顏色為淡紅色或紅色。 (3)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見于急性溶血、惡性瘧疾和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 (4)乳糜尿:為白色乳樣尿液,見于晚期血絲蟲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腎周圍淋巴管受阻時。 3. 透明度 正常新鮮尿液均為透明,放置后可出現微量絮狀沉淀,是由少量上皮細胞和黏蛋白組成。常見于尿內含有大量白細胞、膿細胞及細菌等炎性滲出物時,如系鹽類結晶則在加熱或加醋酸后可溶解。 4. 氣味 尿液放置較久,因尿素分解可出現氨臭味,如剛排出的尿液即有氨味,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現。糖尿病酮癥病人,尿液呈爛蘋果樣氣味。膀胱直腸瘺病人尿液帶糞臭味。 5. 酸堿度 尿液一般為弱酸性,進素食者尿液呈中性或弱堿性,進食肉類食物時尿液呈酸性。在酸中毒、發熱或服用氯化銨等藥物時,尿液可呈較強的酸性,服用碳酸氫鈉類藥物或堿中毒時,尿液呈堿性。 6. 比重 正常成人在食用普通飲食情況下,尿比重大多波動在1.015~1.025。 化學檢查 1. 蛋白質定性檢查 如果檢驗尿液發現有蛋白質,稱蛋白尿,多為病理情況,應進一步查清原因。 2. 尿糖定性試驗 尿糖定性的方法有班氏法和試紙法兩種,前者較準確,后者則較方便。 顯微鏡檢查 尿液顯微鏡檢查包括有機沉淀物(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上皮細胞、精子、管型等)和無機物(結晶性沉淀)。 1. 紅細胞 正常人尿內無或偶見紅細胞,如離心沉淀后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視野中平均見到3個以上紅細胞,稱鏡下血尿。 2. 白細胞及膿細胞 如每高倍視野中超過5個即為增多,稱鏡下膿尿。 3. 上皮細胞 正常人尿內不易見或偶見上皮細胞,出現大量上皮細胞,常表示泌尿系統有炎癥。 4. 管型 是蛋白質在腎小管內凝集而成的圓柱物,可含有細胞。正常人尿內不應出現,當尿內出現多量管型時,表示腎實質有病變。